关于清明节的作文:爷爷的清明节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就从爷爷黄国书的口中听说了清明节。直到今天,每逢清明节我依然会第一时间想起爷爷。
清明节是爷爷一生中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过了正月二十三,爷爷便会开始惦念清明节,每年如此。
他惦念的方式是多样而富有情感的。先是利用一家人吃饭的空当时间,随口问一问距离清明还有多少天,当得知还有几个月时间之后,他便开始变得焦急起来。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太过于期盼清明的到来而不相信别人的回答,便自己找出老花镜,拿出老皇历,细看起来。
察看的结果,自然是令他失望的,但他此后每过几天,便会再次察看一下,直到清明节真正地来到。
清明节当天,爷爷必做两件事:早晨栽树,下午上坟。无论刮风下雨,都是雷打不动的。
起初,这两件事都是由爷爷亲自主导,我只是陪同。但当爷爷年过七旬之后,在清明节栽树与上坟的任务就主要靠我来完成了,他只是参与并从旁指导。
为了能更有质量地完成这两件事,清明前几天,爷爷都在规划和准备,忙得不可开交。
清明那天,定然会起个大早。要在早晨完成栽树任务并不容易,因为爷爷每年规划的栽树量都是很大的。
栽树之前,要先去挖树苗,然后再一棵一棵地扛到山上的目的地去。到了真正栽树的时候,工序就更多了:挖窝、浇水、栽树苗、填土、夯基、再浇水。成功栽种一棵树,都会将我累到满头大汗;但爷爷却十分倔强,清明节这天,不栽树到中午,是绝不会罢休的。
爷爷对栽树的各个环节都要求非常严格。倘若将树苗的主根挖得太短,那一定会被爷爷狠狠地批评;挖好的树窝没有墒而不去浇水就栽树,那是万万不可的。
“有些人栽树栽不活。我栽树从来都是栽一棵,活一棵。”在指导我栽树的过程中,爷爷还不忘自我夸耀一番,随后便得意地“吧嗒吧嗒”着猛抽几口旱烟,一副很享受的模样。
每次上到山上,他都会指着山梁上那四棵大柳树,对我说:“那四棵柳树,是你太爷爷栽的。他一辈子就栽了那四棵树。栽那树干啥?!”
在爷爷的心目中,栽果树是最好的。也因此,我们每年清明基本上都是栽种苹果树、梨树、桃树、果子树、杏树、核桃树等。
吃过午饭后,去上坟便是爷爷的头等大事。
上坟之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打纸”。只见爷爷取出烧纸,拿出崭新的百元大钞和五十或十块的零钱,按在烧纸上,用另一只手背轻轻拍打,有一种将钱“打印”在烧纸上的感觉。看着他缓慢而滞笨的动作,我要求帮忙,但都被拒绝了,直到我结婚后才被允许。烧纸打好之后,连同冥币一起按照祖先坟茔数量,分成若干份。随后,再准备一些糕点、水果、烟酒、饮料等作为上坟时所用的供品,再带上鞭炮等,就可以出发了。
爷爷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大家都劝说他不去上坟了,但他不肯。
到祖先坟茔之后,几个侄子们争抢着放鞭炮,爷爷便开始一遍遍讲述祖先的故事和上坟的规矩,字句铿锵,表情严肃。我知道,这也是表达对祖先恭敬追思的一种方式。
清明上坟的全过程,爷爷一直是坚持从开始跪到结束的。直到爷爷78岁那年,由于突患腿疾,腿疼难忍,无法下跪,才只好在清明上坟的时候半跪式蜷坐在地上。
有一年清明,丝丝小雨下个不停。早晨我和爷爷栽树,赶中午回到家时,我俩早已被淋成了落汤鸡。眼看着到了下午上坟的时间点了,雨还是不停地落下。
我们执拗不过爷爷,只能两个人搀扶着他去上坟。到了坟茔开始烧纸的时候,爷爷自己坚持不打伞,他认为这是对祖先的不恭敬。我们大家也只好将雨伞丢到一旁,任凭小雨洗涤。
地面湿凉,跪坟的时候,我们都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垫子。爷爷却坚决不用,而是要直接跪坐在泥水混合的地面上。这让我们很是为难,一面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一面又被他的这种虔诚所深深地感动着。
没等上坟结束,爷爷的裤腿已经由外到里全部湿透,捉住裤边都能拧出水来。但他却毫不在意,还笑呵呵地说:“下雨天上坟,就是这样。”
在返回的路上,我搀扶着浑身冷得瑟瑟发抖的爷爷,心里泛起阵阵心疼和敬佩。
一路上,爷爷湿透的衣服不断地有水滴滴落,他却紧抽几口旱烟锅,不以为意地冲我们说道:“清明节下雨,好兆头!”
爷爷去世已有八年了,但他对清明节的重视和清明习俗的传承,令我终生难忘。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爷爷惦念清明节,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太过于思念故去的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