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朱敦儒《西江月》教你如何笑对人生无常

阅读:100 2024-09-26 09:22:03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南宋·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朱敦儒晚年的作品,词人感慨人生短暂,表达了暮年对世事的一种“彻悟”


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洛阳人,人称洛川先生。


朱敦儒年轻时清高孤傲,朝廷两次召他为学官,都被他婉言拒绝。


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53岁的朱敦儒再次被朝廷召为右迪功郎,他仍就不肯上任,在朝廷的催促和亲朋的劝说下,这才应召前往。


朱敦儒到达都城临安后,宋高宗很高兴,下旨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不久又升任兵部郎中,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朱敦儒与主战派大臣李光等一起发表主战言论,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因此被朝廷免去官职,退居嘉禾。


晚年朱敦儒受秦桧拉拢,出任鸿胪寺少卿,秦桧死后被清算,他受到牵连,再次被朝廷罢官。



回到嘉禾以后,朱敦儒在城南放鹤洲修建别墅,潜心研究诗文,其诗词婉丽清畅,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这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就作于此时,主要描写隐居生活的情趣,反映生活状态与人生感悟。


词题目中的“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江月令”等。


计较:这里指算计。


且:姑且,暂且。


相亲:相互亲近。


诗词大意: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


这首词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开篇两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便以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意象,直击人心。


春梦虽美,却转瞬即逝;秋云虽淡,却难掩其薄凉。


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词人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深刻认识,更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感慨。


“春梦”“秋云”的比喻,既形象又贴切,让人不禁对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产生深深的共鸣。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这两句承接上文,进一步阐述了词人对命运的看法。


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个人的努力与奋斗似乎都显得那么渺小与无力。


于是,词人选择了超脱与放下,不再为世间的纷扰与劳苦所困扰。


这种看似消极的态度背后,实则隐藏着一种对人生深刻的洞察与领悟——在无法改变的事情面前,与其苦苦挣扎,不如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两句除了照顾押韵,更是为后面做了铺垫,情调由沉重到轻松,反映了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词人的笔触在这里突然变得轻快起来,仿佛从沉重的命运枷锁中解脱出来。


他转而享受眼前的美好时光——三杯美酒、一朵新花,这些简单而纯粹的事物成了他心灵的慰藉与寄托。


这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既是对命运无奈的一种反抗,也是对生命短暂的一种珍惜。


词人用这两句词告诉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刻的美好与幸福。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结语两句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与升华,又是对未来的深邃思考。


短暂的欢笑与相聚是如此珍贵与难得,但未来的日子却充满了不确定与变数。


这种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再次凸显了词人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与感慨。


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与变数才构成了生命的丰富与多彩。


词人用这两句词提醒我们:在享受当下的同时,也要对未来保持一份敬畏与期待。



全词语言清丽委婉,情感深沉,通过暮年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词人深刻的人生体悟与智慧。


南宋文人黄升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中评价说:“《西江月》二曲,辞浅意深,可以警世之役役于非望之福者。”可见这的确是一首富含哲理与智慧的佳作。


这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让我们在品味词中人生百态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命运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朱敦儒以他独特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人生感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